跳到主要内容

知见通感

信息
2024年8月9日 · ·

Welcome to Sinestesia of Cognition!

每年不低于 70 本书(俞敏洪老师每年是 2 亿字的阅读量)。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1.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2.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3. 带宽(Bandwidth):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人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人们的执行控制力。
  4. 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 佯装稀缺。
  5. 管窥(Tunneling):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6. 管窥负担(Tunneling Tax):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
  7. 内源性思考(Internal Thought):即便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8. 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9.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需特定学习与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11.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12. 余闲(Slack):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13. 识解(Construal):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
  14. 借用(Borrowing):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15. 现时偏差(Present Bias):人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
  16. 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

《反脆弱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1. 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2. 增强可选择性
  3. 降低风险性

《非暴力沟通》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怎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会认为我也在乎你的需要呢?

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如果我知道你并不想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乐于回应你。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原则》

  • 经验

  • 看问题的视角(+历史性视角、永恒视角)

  • 好奇心

  • 洞察力

  • 个性

  • 创造力

  • 常识感、概念性

  • 聪明

  • 坚定

  • 大公无私

  • 擅于思辨

  • 冷静

  • 自信

  • 独立思考

  • 坦诚

  • 开放

  • 抗压


  • 盲目

  • 顽固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1. 先搭好文章的架子(确认好结构),再填充内容。即使中间有卡壳的地方,只要有了架子,可以先跳过这段,把该写的写好,暂时不会写的最后再补。 - 治疗“写不出来”的最好办法。
  2. 结构:以时间为线索,以矛盾冲突为线索,以一个微观细节映射一个宏大的事件。
    1. 层层递进 - 由浅入深
    2. 跌宕起伏 - 悬念反转
  3. 宏观:对比分析、层层递进分析(目录结构)。
  4. 速度:(人脑接收信息的带宽,眼睛与大脑识别文字图像的速度)
    1. 调整书本的位置;
    2. 使用语音辅助阅读,提高眼和脑同步的速度;
    3. 跳读,将关键词默读出来,可以忽略 10% 的文字,不影响理解全部信息;
  5. 多线索切换
  6. 写作训练总纲 - 像拍照一样简单记录
    1. 有东西可以写 - 任何一个“原来如此”或“原来不过如此”的新鲜见闻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2. 突出主题 - 适当裁剪,不掺杂过多无用的信息
    3. 动态故事感 - 整体的看法、态度(轮廓),然后是以清单的方式罗列(线索展开)出支持它的证据(细节)
    4. 令读者共鸣 - 写作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以读者的认知体系为前提,有的放矢(升职是因为你的贡献很大,不提拔你就没有公平可言;录取是因为不招你是系里的损失)
    5. 独立风格 - 没有风格的作品,永远可以被替代,风格是艺术的立足之本,这需要先了解很多人的风格
  7. 修饰:
    1. 比喻 - 以简喻难,追求直观,追求美感,创造新概念
    2. 对比 - 树立一个对立面,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文字有感染力(比较级、最高级)
    3. 夸张 - 要恰到好处
  8. 寓情于景:
    1. 借助人们的思维定式
    2. 以景物折射人的心理
    3. 在情与景之间架设桥梁
  9. 心理活动:所谓情商高,就是善于理解他人内心,以及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
    1. 直接描写:喜、惊、悲、叹
    2. 简介描写:通过行为描写内心,通过他人的话产生感触和联想来描写内心
  10. 叙事:牵着读者走
    1. 顺叙(是什么):按时间地点讲、按因果关系讲、按重要顺序讲(易读写|流水账、跑题、结构松散)
    2. 倒叙(为什么):先给结论,然后抽丝剥茧、解开谜团(过程的悬念)
    3. 叠叙(衔接):同时保留了结果的悬念和过程的悬念(锚点)
  11. 技巧:文章增添色彩
    1. 悬念 - 设置谜团、破解谜团(期望式悬念、突发式悬念)
    2. 张弛 - 为故事高潮作铺垫
    3. 管窥 -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全景(如:通过小人物描绘一个大时代)
    4. 点睛 - 用带有“标语性质”的话把自己要说的内容总结出来,替读者搞清楚他们思考了很久但想不透彻的疑问,找到能够让他们有所触动的一句话
    5. 反讽 - 不能抱有怨气,反讽是表达不满甚至愤怒心情的办法
  12. 实践:写作是作者与读者两个人的事情,要表达好自己,还要理解读者心理
    1. 内容比形式重要,让形式与内容相匹配
    2. 文章的口气与用词一致,这样才显得专业
    3. 保持长期持续阅读与写作
  13. 日记
    1. 写什么
      1. 工作日记
      2. 读书心得与收获
      3. 特殊经历,特别是失败的经历与感受
    2. 怎么写
      1. 列举值得写的内容
      2. 带有目的的联系,每周总结
      3. 记录要真实,真实往往更感人
  14. 工作邮件:三写四不写
    1. 四不写
      1. 不想留底的不写
      2. 未经深思熟虑的不写
      3. 负面的(气话)不写
      4. 一次讲不清的(需要反复讨论)不写
    2. 三写
      1. 写需要留底的
      2. 写必要的备忘录
      3. 写重要的通知与安排
    3. 写法
      1. 简要说明目的
      2. 一封邮件只说一件事情
      3. 要有重点(标注),有结论
      4. 面对多方,少引入主观感受
  15. 简历
    1. 四个忌讳
      1. 切忌把小成绩夸大 - 容易造成追求很低的印象
      2. 切忌把别人的功劳当做自己的 - 会让人觉得你不诚实
      3. 切忌平均用力,没有亮点 - 洗掉沙子,让金子更耀眼
      4. 切忌 PPT 写简历 - 简历不是作品集
    2. 六个关键
      1. 搞清楚写简历的目的 - 说明自己下一步甚至一生的目标
      2. 分清资历与能力 - 通过自己做过的事情凸显自己比同龄人能力更强
      3. 强调效果胜过强调水平 - 把自己包装成能带来效果的人,而不是只有光环的人
      4. 保持一致性和向上的趋势 - 期望乘积清零原则
      5. 用词 - 用上位词替代下位词,多用名词少用形容词
      6. 切忌篇幅冗长 - 两页 A4 纸为最佳
  16. 评论
    1. 第一类评论:推荐序等全面的评论
    2. 第二类评论:一般性的、某项具体的评论
      1. 独特的视角与独特的评论点
      2. 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
      3. 三七分配原则(三分描述轮廓,七分写一个侧面)
      4. 切忌负面评论(1 分的负面结论需要有 10 分的证据支撑)
  17. 论文
    1. 重视研究综述(引出问题,表达对前人和同行的认可)
    2. 重试呈现研究方法
    3. 重试比较工作(比较自己工作和相关工作的优劣,体现有效性)
    4. 为 N + 2 指明方向
  18. 报告
    1. 综述报告
      1. 顾及不同水平的读者(以简喻难、以明喻晦)
      2. 覆盖面要全
      3. 强调内容的对等性(呈现的要点要在同一层次)
      4. 不重过程,只重结论
    2. 研究报告
      1. 中立、客观、到位
      2. 横向和纵向对比
      3. 证据的充分性和数据的规范化
      4. 数据解读与可视化
  19. 听:高效、高质量地接收信息
    1. 有所准备:预习,估摸重点,带着问题去听
    2. 预判重点与关键节点,结构化地分解信息
    3. 适当做笔记
    4. 找机会提问,问题不过夜 - 借提问衡量信息可信度
    5. 找出信息薄弱处,将被动听变为主动听
  20. 说:以让对方接收到自己的信息为目的 - 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间断,让听众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不知不觉的接受自己的想法
    1. 四讲四不讲(讲话人角度)
      1. 讲最重要的主题,其余的都不讲
      2. 讲能将清楚的,讲不清楚的或者花太多时间的都不讲 - 并不是你做了能了不起的事情就厉害,你只有讲清楚了你的贡献才是真的厉害,即使那个贡献看上去不是那么大
      3. 讲自己的独到之处,别人都有的东西不讲
      4. 讲对自己和对方有利的,对自己和对方没有利的都不讲
    2. 口头表达三要素(听众角度)
      1. 要有对象感:以对方愿意接受的、对方懂的方式传递信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2. 要有吸引力:讲故事(将话题引导回道理)、类比(生活场景类似的内容)、对比
      3. 要掌握节奏:要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没有损失,就需要有增加一些冗余度(信息论)
  21. 让表达效果最大化
    1. 报告是以口头为核心的,PPT 只提供辅助信息,不能喧宾夺主
      1. 避免花哨与复杂
      2. 避免过多文字
      3. PPT 不是讲稿的摘要,是互补
      4. 避免 PPT 数量太多(每张 PPT 要预留 2min 时间)
    2. 有效的内容再呈现
      1. 具体事物敏感:具象的类比
      2. 相对大小敏感:使用相对性量化
      3. 某些颜色敏感:使用敏感颜色
    3. 针对性:根据读者和听众的不同,呈现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
  22. 谈论上千年的主题:向内认识自己(修心),向外认识宇宙(求知) - 最根本问题上的思考是相似的
  23. 关于人生
    1. 渺小
      1. 文章以立意为第一要义,临摹人的普遍情感,打破时空限制
    2. 复杂的人性
      1. 谈判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对方自己都可能不清楚的,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想要的是什么?
      2. 启发式抛出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3. 直白易懂,寓意深远
      4. 同理心打动读者(消遣、记述、解脱)
      5. 如何从情感上打动对方是一门艺术
    3. 理解命运与人生底色
      1. 对人生下行风险保持防范
      2. 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最有力的武器是手上的笔
      3. 个人最终的出路在于超越自我
    4. 坚守理想
      1. 做个理想主义:积极向上,热爱真理
    5. 读纯粹透彻的文字,与万里之外、千年之前的智者进行哲思对话,让我们的生命延长
  24. 关于历史
    1. 《诗经》:中国诗歌的源头,如《几何原本》至于数学,《罗马法》至于法律,《圣经》至于宗教
    2. 《红楼梦》:中国社会,民族超越时代的共性
      1. 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
      2. 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3. 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缺乏效率、创造力)
      4. 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3. 《牡丹亭》:浪漫主义
      1. 勾画一个梦中的美景
      2. 人在任何场景下都要设法成为不可替代的对象
      3. 对立面的存在可以使得事情变得不平庸
    4. 《神曲》:雅输共赏
      1. 通过地狱与炼狱的层,对人分类
    5. 《傲慢与偏见》:提炼思想,把道理放回场景中,编成有趣的故事
      1. 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
      2. 列举各种可能,并挑选自己中意的,其他可以作为衬托,让读者觉得公平
      3. 给每一位配角赋予一个特殊的目的,承载思想的一个侧面
    6. 《浮士德》:求索、自强、救赎、建设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 普希金:主动选择去一个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地区谋求发展,避免成为多余人和小人物
      1. “多余人”:社会精英责任,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 “小人物”
      3. 现实主义的外壳:普希金的浪漫、果戈里的幽默、陀斯托涅夫斯基的戏剧化、屠格涅夫的反讽
    8. 托尔斯泰:自我救赎,改良主义
      1. 《战争与和平》:历史的必然性,不随英雄的意志转移
      2. 《安娜卡列尼娜》:理性与健全的人格
    9. 马克吐温:开放社会下,不会出现多余人和小人物,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不会仅仅是抱怨和批判;除了积极参与进去,别无他法
      1. 《镀金时代》:看上去风光,实则泥沙俱下,情况复杂
    10. 海明威:追求人生中积极的一面,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人生的意义),让过去的过去,继续往前走(将精力用于行动)
    11. 川端康成:精致、物哀美学、禅宗,把日本文化用西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25. 关于社会
    1.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呢。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1. 要讲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故事
      2. 抛开与具体地域、时代、文化背景有关的元素,抽取最本质的东西,适用全人类
      3. 深刻的道理要用最直白的语言说出来
    2. 薄伽丘《十日谈》: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寻找表现下的本质
    3.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平等、独立;坚持对独立性和公平的追求,保持长期的主动性
    4. 鲁迅:唤起民众,说别人不想听到的事实(英雄主义 -> 唯物主义)
      1. 奴性
      2. 自欺欺人:阿 Q 的精神胜利法
      3. 做人和做事不认真:差不多先生,苟且偷安
    5. 张爱玲:都市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平凡人生;
    6.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方存在主义
      1. 没有轮回,个人的生命就如同毫无意义,轻得不能承受
      2. 没有负担,脱离现实的轻,人会自由得毫无意义
      3. 我们的行为与选择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思想
  26. 关于体裁
    1. 唐诗:杜甫、李白、王维
      1. 写什么:重要性、熟悉度
      2. 寓情于景,在叙事中抒情
      3. 客观描述,少发评论,将思考留给读者
      4. 边界内做事,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提升表现力
      5. 立意要高(师法过百),先掌握好形式(熟悉定势),再将注意力放在内容上,有简入难,靠内容取胜
    2. 宋词:内容和真情实感很重要,而这两者来自丰富的经历和感悟
    3. 元曲:三分引导(戏剧表达想法),七分迎合(迎合社会普遍价值判断)
      1. 写大家想实现却不容易实现的理想
      2. 文辞精美、结构完整、雅俗共赏
    4. 通俗小说:了解思想的多样性,面对民间智慧、或者迂腐、俗气、迷信、宿命,甚至阴谋论,我们不能改变,但又要与之打交道,只能尽可能去了解、理解他们
    5. 哥特式小说:用暗黑情节、怪异人物、极端情感、荒诞故事记述和映射社会现实
      1. 《呼啸山庄》:人性的恶
      2. 《弗兰肯斯坦》:人类新的七宗罪包括没有人文的科学
    6. 科幻小说:超经验,虚幻的情节折射出现实社会,回答现实的问题
    7. 即时报告:
      1. 真实性
      2. 时效性:纪实性报告不要太在意结尾,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赶快写好,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准确的报道,不用自己下结论,结论留给读者与历史学家
      3. 讲故事的视角和故事的选取
      4. 人物塑造与场景还原
  27. 优秀的文学做平都有要讨论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读与写之间,有意思的思考行文的现实意义。